找到相关内容2387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观音思想的组成架构与主要特点

    耳根圆通就是在入定的状态下证得的;中国所传的观音修道事迹中也有许多习定及其功夫的说明。   如果说持戒重点是规范身之外的行为,修定主要是修炼心之内在境界,二者兼修并持,即可达到身心的和谐安稳。从而...

    李利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70884653.html
  • 境由心造与心灵环保

    平常的现象中却蕴含了可以使人们参禅悟道的玄机,而这玄机就是要求人们放下争名夺利的分别心、执著心与计较心,这样就可以达到“若无闲事挂心头”的参禅入定的心境,以这种心境再去欣赏与体味春花秋月与夏风冬雪,那么...

    李万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71184661.html
  • 黄金珠绳上的摩尼宝——历代多智钦仁波切事迹简介

    化身。仁波切从小就能够回忆和讲述自己作为多钦哲的过去世的经历。当土登成利华桑仁波切停止显神通后,仁增嘉利多杰仁波切的神通显现却越发卓著。仁波切只需一个手印或者入定加持一下就能招来护法神并降神在他希望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5383585108.html
  • 这个世界我们是怎么看的

    呈现,这呈现具有极大的变动性。科学是用目前共通的六根能力、六根的延伸加上复杂推理,所开展出来对世界的认识。好不容易才认识基因为会动,人家在三十几年前入定就看到,所以我想特异功能在产业会有很大的经济效用...

    陈昌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022585465.html
  • 于僧最高 于山最古——慧远·净土宗

    士百有二十三人,集于庐山之阴般若台精舍阿弥陀佛像前”,建斋立誓,表达往生净土的虔诚决心。慧远等人创立的来生转生净土,达到西方极乐世界的途径,异常简便,只要静坐入定,专心观想佛的种种美好相貌及所居佛土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583985892.html
  • 洪州禅

    ,说:“自古自今,佛只是人,人只是佛,亦是三昧定。不用将定入定,不用将禅想禅,不用将佛灭佛。”(《古尊宿语录》卷一)既然人与佛并无间隔,所以人们不应有外向追求佛菩萨的欲念,否则便导致执著。而一旦起执著...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5582586236.html
  • 立社念佛万古师(续)

    ,教人专念弥陀,法化至盛,人称弥陀和尚。   法照(?—821)大师,生年不详,据载初由东吴至庐山,慕慧远大师之芳躅,结西方道场,修念佛三昧。一日入定往极乐世界,见承远侍于佛侧而大惊悟。乃于永泰年中...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5585786278.html
  • 瑜伽焰口施食要集详注

    而今独皈尽空遍界者何?正显所归之佛、无穷无尽、而我能归之心,亦无量无边矣。  登宝座菩萨摩诃萨。  三称礼毕,就座而坐,皈命尽虚空界三世三宝。皈既命已,应想三宝圣众集吉祥云,遍满空界。  入定第二  ... 次供显密护神等,后及法界诸众生,  受用饱满生欢悦,屏除魔碍施安宁。  今宵施主眷属等,消灾集福寿延长,  所求如意皆成就,一切时中愿吉祥。  下篇 悲施分  入定第一  礼三宝偈  世尊大慈妙...

    祩宏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3493387055.html
  • 宗教改革:慧能禅学的深层结构及意义

    忽然澄寂,更无所缘念,即称念佛名,至寂然入定。天台大师的常坐三昧即一行三昧,期有九十日,离诸喧嚣,结枷正坐,项脊端直,不动不摇,不萎不倚,以坐自誓,并专称一佛名字,惭愧忏悔自命自归,等等。有些著作说...

    刘孟骧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9460688143.html
  • 荷泽显宗记溯源

    造作,本来无为,故无求无得,故志公和尚云:“佛性天真自然,亦无因缘修造。”   〈荷泽语录〉云:“诸学道者,心无青黄赤白,亦无出入去来及远近前后,亦无作意,亦无不作意,如是者谓之相应也,若有出定入定及...

    月溪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6550288601.html